返回列表

老年坠积性肺炎康复护理:科学干预,助力患者平稳恢复

948

圣德嘉康医院

31
10月
2025

老年坠积性肺炎康复护理:科学干预,助力患者平稳恢复


老年坠积性肺炎患者的康复过程,是 “控制感染、修复肺功能、重建生活能力” 的综合过程。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、基础疾病多,青岛康复护理需兼顾 “安全性” 与 “有效性”,从病情稳定期到恢复期再到居家巩固期,通过针对性的体位护理、呼吸道管理、营养支持、功能锻炼及心理疏导,帮助患者逐步改善呼吸功能、提升免疫力,降低复发风险,最终回归正常生活。


一、病情稳定期康复护理:以 “防恶化、促排痰” 为核心

老年坠积性肺炎患者在经过抗感染、呼吸支持等治疗后,若体温恢复正常、咳嗽咳痰症状减轻、生命体征稳定(呼吸频率≤20 次 / 分钟、血压波动在正常范围),即进入病情稳定期。此阶段康复护理的核心是 “防止病情反复、促进痰液彻底排出”,为后续肺功能恢复奠定基础。


(一)精细化体位护理:减少痰液淤积,改善肺通气

此阶段患者虽无需绝对卧床,但活动能力仍较弱,体位护理仍是重点,需通过科学调整体位,利用重力作用促进肺底部残留痰液排出:

•定时翻身与体位引流:延续治疗期 “每 2 小时翻身 1 次” 的频率,但可增加 “侧卧位引流” 时间 —— 每次翻身至健侧卧位(如左侧肺感染则采取右侧卧位),将床头抬高 15-30°,让患侧肺部处于高位,健侧肺部处于低位,利于患侧肺底部痰液向气管流动,每次保持 30 分钟,每天 2-3 次。引流期间,照护者需在旁观察,若患者出现胸闷、气短,需立即调整为半卧位。

•半坐卧位为主,避免长期仰卧:日常休息或进食时,优先采取半坐卧位(床头抬高 45-60°),此体位可使胸腔容积扩大,减少腹腔脏器对肺部的压迫,改善肺通气功能;同时能降低胃内容物反流误吸的风险,避免因误吸导致肺部感染加重。仅在患者疲劳时短暂采取仰卧位,且需在背部垫软枕,避免腰部过度受压。

•辅助体位变换:对于体力较弱无法自主翻身的患者,照护者需掌握正确的翻身方法 —— 双手分别托住患者肩部与臀部,缓慢将患者翻向一侧,在其背部、腿部垫软枕固定体位,避免用力拉扯导致患者骨折或皮肤擦伤(尤其骨质疏松的老年人)。


(二)呼吸道护理:稀释痰液,促进有效排痰

稳定期患者仍有痰液残留,若痰液黏稠难以咳出,易导致肺部感染复发,因此需通过多种方式帮助患者稀释痰液、掌握有效排痰技巧:

•雾化吸入与湿化气道:每天进行 2-3 次雾化吸入,可选用生理盐水或稀释痰液的药物(如氨溴索),每次 15-20 分钟,雾化后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。同时保持室内湿度在 50%-60%,若空气干燥,可使用加湿器(每天更换加湿器水、每周清洁一次,避免细菌滋生),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导致痰液黏稠。

•有效咳嗽训练:多数老年人咳嗽力量弱,需通过训练提升咳嗽效率。照护者可指导患者采取 “三步咳嗽法”:第一步,取半坐卧位,双手放在腹部,缓慢深吸气(使腹部鼓起),吸气时间持续 3-5 秒;第二步,短暂屏气(1-2 秒),让空气在肺部充分分布,使痰液松动;第三步,腹部用力收缩,同时张口用力咳嗽 2-3 次,利用腹部力量将肺部深处的痰液咳出。训练每天 3-4 次,每次 5-10 分钟,避免因频繁咳嗽导致体力消耗过大。

•胸部叩击辅助排痰:对于无力咳嗽的患者,照护者可在雾化后进行胸部叩击。叩击前让患者取侧卧位(患侧在下),照护者手指并拢、掌指关节微屈,形成空心掌,从患者背部下方(肺底部)向上、从外侧向内侧轻轻叩击,力度以患者感觉舒适、不疼痛为宜,每次叩击 5-10 分钟,叩击后指导患者咳嗽排痰。需注意,若患者有肋骨骨折、气胸等情况,禁止进行胸部叩击。


(三)基础疾病管理:同步控制,避免诱发因素

青岛老年坠积性肺炎康复与基础疾病控制密切相关,若高血压、糖尿病、COPD 等基础疾病失控,会直接影响康复效果,甚至诱发肺炎复发:

•血压与血糖监测:每天定时监测患者血压(早晚各一次,测量前需休息 5-10 分钟)、血糖(空腹及餐后 2 小时各一次),若血压持续超过 140/90mmHg 或血糖超过 8.3mmol/L,需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,避免因血压血糖波动影响肺部血液循环或免疫力。

•呼吸功能保护:对于合并 COPD 的患者,指导其进行腹式呼吸训练(每天 2 次,每次 10-15 分钟),通过缓慢吸气(腹部鼓起)、缓慢呼气(腹部收缩),提升肺通气效率;避免患者接触烟雾、粉尘等刺激性气体,防止呼吸道受刺激导致咳嗽加重。


二、恢复期康复护理:以 “强体质、复功能” 为核心

当患者痰液基本消失、呼吸功能明显改善(可自主行走 50 米以上无明显气短)、血常规及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肺部炎症基本吸收时,进入恢复期。此阶段康复护理的重点从 “排痰” 转向 “增强体力、恢复肺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”,帮助患者逐步回归正常生活。


(一)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:从 “被动” 到 “主动”,提升体力

恢复期患者的功能锻炼需遵循 “循序渐进、量力而行” 的原则,避免突然增加运动量导致身体不适,可分为 “床上训练→床边训练→室内外活动” 三个阶段:

•床上训练(恢复期初期):若患者仍以卧床为主,可开展床上肢体活动,如:①踝泵运动:患者平躺,双脚缓慢勾脚(脚尖朝向身体)、伸脚(脚尖朝向外侧),每个动作保持 3-5 秒,每次 10-15 分钟,每天 2-3 次,促进下肢血液循环,预防深静脉血栓;②上肢抬举训练:双手握拳,缓慢将手臂抬至胸前,再缓慢放下,每次 10 分钟,每天 2 次,提升上肢力量。

•床边训练(恢复期中期):患者可坐于床边,开展:①床边站立训练:在照护者搀扶下,患者缓慢从坐位站起,保持站立姿势 1-2 分钟(若出现头晕立即坐下),逐渐延长站立时间至 5-10 分钟,每天 2-3 次;②床边行走训练:在床边缓慢行走,初期每次 5-10 米,每天 2 次,逐渐增加至每次 20-30 米,行走时可使用助行器(如四脚助行器)辅助,提升稳定性。

•室内外活动(恢复期后期):患者体力明显提升后,可开展室内外活动:①室内步行:在室内缓慢步行,每次 15-20 分钟,每天 2 次,可配合呼吸训练(步行时保持 “两步一吸、两步一呼” 的节奏);②室外活动:选择天气晴朗、空气清新的时段,在照护者陪同下到室外散步,每次 20-30 分钟,每天 1 次,避免在雾霾、大风天气外出,防止呼吸道受刺激。


(二)肺功能专项训练:增强肺通气能力,降低复发风险

恢复期需通过专项训练增强肺功能,提升肺部抵御感染的能力,常用方法包括:

•缩唇呼吸训练:患者取坐位或立位,用鼻子缓慢深吸气(持续 2-3 秒),然后嘴唇缩成 “口哨状” 缓慢呼气(持续 4-6 秒),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 2 倍,通过延长呼气时间,减少肺部残留气体,改善肺通气效率。每天训练 3-4 次,每次 10-15 分钟。

•呼吸操训练:结合肢体动作开展呼吸训练,如 “扩胸呼吸”(双手交叉放于胸前,吸气时双手向两侧打开,呼气时双手收回)、“弯腰呼吸”(缓慢弯腰时呼气,缓慢起身时吸气),每个动作配合呼吸重复 5-10 次,每天训练 15-20 分钟,既能锻炼肺功能,又能提升肢体协调性。

•吹气球训练:选择大小适中的气球,患者缓慢吸气后,用嘴将气球吹大(避免过度用力),每次吹 1-2 个气球,每天 2-3 次,通过吹气动作增强呼吸肌力量,改善肺通气功能。


(三)日常生活能力训练:逐步恢复自主生活,减少依赖

恢复期需注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,帮助其逐步独立完成穿衣、进食、洗漱等日常活动,提升生活信心:

•穿衣训练:指导患者先穿患侧肢体(如左侧肢体活动不便则先穿左袖),再穿健侧肢体,穿衣时保持坐位或半坐卧位,避免站立过久导致疲劳;若患者手部精细功能差(如无法系纽扣),可选择带魔术贴的衣物,降低穿衣难度。

•进食训练:鼓励患者自主进食,进食时采取半坐卧位,使用防滑餐垫、带手柄的勺子等辅助工具,避免食物洒出;若患者进食速度慢,照护者需耐心等待,避免催促导致患者呛咳。

•洗漱训练:在卫生间安装扶手、放置防滑垫,指导患者自主洗漱,如用单手拧毛巾(健侧手辅助患侧手)、使用按压式牙膏(避免拧盖困难),确保患者洗漱时安全、便捷。


三、居家巩固期康复护理:以 “防复发、养习惯” 为核心

患者出院后进入居家巩固期,此阶段康复护理的核心是 “巩固康复效果、预防肺炎复发”,需通过长期坚持科学的护理方法,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,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。


(一)长期预防措施:筑牢 “肺部防护墙”

居家期间需延续住院期间的预防措施,并将其转化为长期习惯,重点关注以下方面:

•体位与活动习惯:即使患者恢复良好,也需避免长期卧床或久坐,每天保证一定的活动量(如室内步行 30 分钟);夜间休息时可适当抬高床头(15-30°),减少夜间痰液淤积。

•呼吸道保护:保持室内空气流通(每天开窗通风 2-3 次,每次 30 分钟),避免室内吸烟、使用刺激性气味的清洁剂;感冒流行季节,避免患者去人群密集场所,必要时佩戴口罩,防止病毒、细菌感染诱发肺炎。

•口腔护理:每天早晚协助患者清洁口腔(能自理者用温水漱口,无法自理者用棉签蘸温水清洁口腔),尤其在进食后及时清洁,减少口腔细菌滋生,避免细菌通过吞咽进入肺部。


(二)营养支持:长期均衡饮食,增强免疫力

居家期间需长期保证患者营养均衡,通过合理饮食增强免疫力,预防感染:

•高蛋白、高维生素饮食:每天摄入足量的优质蛋白质(如鸡蛋 1-2 个、牛奶 250ml、鱼肉或瘦肉 50-100g),帮助修复肺部组织、提升免疫力;多吃新鲜蔬菜(如菠菜、西兰花、胡萝卜)和水果(如苹果、橙子、梨),补充维生素,促进身体代谢。

•清淡易消化饮食:避免给患者食用油腻、辛辣、过甜的食物(如油炸食品、辣椒、蛋糕),防止刺激呼吸道或加重消化负担;若患者咀嚼、吞咽功能差,可将食物制成软烂的糊状(如蔬菜粥、鱼肉泥),便于消化吸收。

•足量饮水:每天督促患者饮水 1500-2000ml(心肾功能正常者),少量多次饮用,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,预防痰液黏稠。


(三)定期复查与异常监测:及时发现问题,早干预

居家期间需定期复查,同时密切观察患者身体变化,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:

•定期复查:出院后 1 个月、3 个月分别到医院复查血常规、胸部 X 线或 CT,评估肺部恢复情况;同时复查基础疾病(如血压、血糖、肺功能),确保基础疾病控制稳定。

•异常监测:居家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 “早期肺炎信号”,如精神萎靡、食欲下降、轻微咳嗽、呼吸频率加快等,若出现上述症状,需及时送医检查,避免延误治疗。


(四)心理护理:关注情绪变化,提升生活信心

部分老年人因担心肺炎复发、活动能力受限,可能出现焦虑、抑郁等情绪,影响康复效果。居家期间需注重心理护理:

•情感陪伴:照护者需多与患者沟通交流,了解其内心想法,给予鼓励和安慰,避免患者感到孤独;可陪伴患者做喜欢的事情(如听音乐、看戏曲、聊天),转移其对疾病的注意力。

•正向激励:记录患者的康复进展(如 “今天能自主走 50 米了”“今天自己穿衣了”),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,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,积极配合居家护理。


结语:长期坚持,让康复效果 “不褪色”

老年坠积性肺炎的康复护理并非 “短期任务”,而是需要从病情稳定期到居家巩固期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。无论是体位护理、排痰训练,还是功能锻炼、营养支持,都需要照护者与患者的共同配合,将科学的护理方法转化为日常习惯。


青岛康复护理医院电话:0532-66766677

青岛康复护理医院地址:青岛市市南区福州北路10号


通过精细化的康复护理,不仅能帮助患者改善肺功能、提升体力,更能降低肺炎复发的风险,让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拥有更健康、更自主的生活质量。记住,康复之路虽慢,但每一步坚持,都在为老年人的肺部健康筑牢防线。


免费预约参观